经验

首页 经验

“汧水悠悠去似絣,远山如画翠眉横。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边静不收蕃帐马,地贫惟卖陇山鹦。牧童何处吹羌笛,一曲梅花出塞声。”这是花间派代表人物韦庄的名篇《汧阳县阁》,诗中所描绘的正是一千多年前的千阳风光。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图源:农业农村部官网)

千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西陲,身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北部千山山脉横亘,南屏吴岳支脉箭筈岭,中部盆地断陷,境内山岭起伏、台原残碎、谷川狭长,因而千阳虽有宝鸡后花园、关天副中心、宝鸡市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美誉,但站在发展经济的角度上看,其自然资源禀赋并不占优势。

资源不足技能补。近年来,千阳县紧抓“一县一策”支持县域经济错位发展新机遇,打造“千阳苹果师傅”“千阳奶山羊专家”“千阳蜂农”“千阳绣娘”“千阳保姆”“千阳技工”等六个彰显地域特色产业优势和具有竞争力的输出性劳务育才品牌,激发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添县域经济发展动能。




按 需 育 才


千阳县制定《千阳县劳务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细则》,开展分层次、分季节,覆盖全产业链条的产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按需设置培训计划,多渠道征集六大劳务品牌从业者技能需求,结合产业、行业、市场特点,动态调整“12+1”技能提升培训方式,确定培训内容。

通过“苹果田间大学”“千阳苹果种植示范基地”等传授苹果作务技能,提升疏花、拉枝、剪枝、套袋等各项技术要领。

举办奶山羊专题培训班、“流动课堂”等传授中草药防治乳房炎、全混合日粮饲喂及增加挤奶频次技术。

将绣娘纳入再就业、扶贫“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采取老年人“长传幼”、工艺大师“带徒弟”、项目培训“规模化”方式传承西秦刺绣技艺。

将千阳保姆职业技能培训工种选择向家政服务员、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等家政类工种倾斜。

邀请专家集中授课分季节针对养殖环境、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中蜂繁殖、异常天气应对措施等方面对蜂农进行常态化培训指导。

围绕千阳县实训基地,县职业中专采取“技能理论课+技能实操培训”的方式开展特种车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技能培训。

千阳县矮砧苹果产业园(图源:中国乡村振兴


建 设 品 牌

千阳县统筹全县力量,集中部门资源,归集培训资金1200万元以上,全力支持劳务培训工作,为提升劳务品牌软实力提供坚强支撑。推荐劳务品牌建设优秀贡献者,参加千阳县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评选、全市十佳人才选拔等评优评先工作,增强职业荣誉感。

探索建立六大劳务品牌综合培育考核认定体系,分级分类授予突出劳务人才荣誉称号,在各自领域开展交流学习指导,引领示范,带动群众提升劳务技能水平。印发《千阳县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择优推荐优秀劳务人才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和专业技术职称认定,提升劳务工作社会认可度。

加强校地合作,柔性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斌云、李丙智等首位产业领域国家级专家。整合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特聘农技员人才力量,选优配强,建立100余名常态化培训服务队伍。选拔“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中的佼佼者,参与劳务品牌打造,发挥传帮带作用。

探索“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能人大户示范”的模式,引进海升、正大、森宝等龙头企业12家,带动建成标准化示范园26个、矮砧苹果万亩大镇4个,培育专业合作组织79个、种(养)植大户265户。

组织开展西秦刺绣香包民俗工艺大赛、中国(千阳)好苹果大赛,千阳莎能奶山羊大赛等,搭建展示技能、切磋技艺、提高水平的平台,激发群众学习技能、钻研技术的热情,推动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高素质劳务大军。

千阳县正大现代化奶山羊挤奶设备(图源:陕西农村网


群 英 荟 萃

千阳六大育才机制不断完善丰富,形成集聚效应,不仅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也促进了千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11名“千阳苹果师傅”经过国内外专家培训,推广疏花、病虫害防治等10多项全球先进技术,“千阳红苹果”成为九三阅兵外国元首国礼,两次成为太空美食,全县1.1万名果农发展矮砧苹果13万亩,苹果苗木3万亩,年产值23亿元。“千阳苹果师傅”赵可行,又称果木界的“赵一刀”,凭借出色的果树嫁接技术被华圣果业聘为首席专家,年收入30万元以上。

举办奶山羊种业高峰论坛,聘请专家“一对一”培训,认定83名“千阳奶山羊专家”,熟练使用冻精性控技术加快全产业链发展,带动1.5万名奶农养殖奶山羊23万只,年产值21亿元。退役军人李长春参加奶山羊养殖培训后开办了羊场,辐射带动周边30名群众通过奶山羊专家认证。

强化与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协作,联合设立刺绣实践研学基地,残疾人李银惠等无法外出务工的160名刺绣艺人认定为“千阳绣娘”,研发的西秦刺绣虎头帽系列作品入非遗、登邮票、上春晚、亮相冬奥会,被上海国际技能博物馆收藏,1.3万名留守妇女年创收1.1亿元。

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将熟练掌握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医院护工、营养师、健康师等技能的150人认定“千阳保姆”,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就业,月收入超过1.2万元。

打造“蜂情千阳、关天蜜库”品牌,将205人认定为“千阳蜂农”,引导群众联片联户养殖,带动2100户蜂农年增收8300万元,蜂蜜年产量1302吨,千阳成为中华蜜蜂养殖示范县。

紧盯市场高新精技术需求,将掌握电子信息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的534人认定为“千阳技工”,成为格力、海信等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