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

首页 智谷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高度关注改变乡村面貌的乡村振兴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乡村振兴这个“大课题”大在全面深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在振兴领域立体全面,振兴根脉扎实延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绝非单纯追求物质层面的振兴,而是要实现乡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全面振兴,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振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从历史视角看,中国长久以来一直是以乡村为本位的社会,中国的乡村承载着中华民族发展的文明基因,优秀乡土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根”与“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乡土文化铸灵魂、做引擎,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不断增强乡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优秀乡土文化不断丰富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以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增进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走出一条“有形有魂”的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土文化为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注入丰沛发展动能。打造乡村振兴新业态,释放乡村产业新动能、拓展乡村产业新空间、打造乡村产业新品牌,实现乡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是提振乡村经济、促进三产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以新业态发展拓宽乡村振兴空间,就是要通过新业态的发展,让乡村的资源禀赋、区域比较优势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释放出新的经济活力。

  以优秀乡土文化丰沛乡村振兴新业态的发展动能,要在“两个结合”思想引领下,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化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优秀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以优秀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业态发展,就是要自觉赓续乡土文脉,凝练文化内涵,提升新业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主动适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升级调整,充分运用算力、数据等新技术的支持,推动优秀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优秀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提升“乡土”气息显著、“文化”内核鲜明的新业态产业价值。如深挖乡村传统建筑、农耕文明、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乡土文化+”数字文化产业、智慧文旅产业等新业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农村产业新格局,以优秀乡土文化滋养新业态的发展“根脉”,以新业态的繁荣兴盛活跃优秀乡土文化的文化活力,走出一条因地制宜、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乡村产业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注入新活力、增长可持续发展效能。

  乡土文化为涵养乡村振兴新风尚培育文化生态。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深层精神根系,在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乡土文化涵养乡村振兴新风尚,就是要使优秀乡土文化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柔性力量,在守正创新中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文化生态。乡村振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振兴,涵养与乡村振兴实践相互促进的乡村社会新风尚,能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的精神力量。乡土文化作为乡村社会土生土长的原生文化,承载着当地农民世代以来的共同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及生活经验,是当地农民精神家园中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以优秀乡土文化培育乡村振兴文化生态,涵养乡村振兴新风尚,以崭新的社会风气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精神力量,需要在乡村固有的乡土文化土壤中深耕,既保留当地乡村文化生态的独特性与传统价值,也积极推进优秀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既弘扬传统美德、延续家族传承,也赋予其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所需的精神品质,积极培育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文化生态,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乡土文化蕴含乡音、饱含乡情、承载乡俗,是推进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因库,能够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一个能够与乡村振兴实践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文化生态,以此丰富当地农民的精神世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精神动力与价值导向。充分调动乡土文化的文化基因,发挥乡土文化凝聚人心、教化民风的重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乡土文化蕴含的传统美德、乡土情怀、乡规民约、家规家训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促进乡村文化生态的繁荣发展,增强农民对当地优秀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凝聚农民对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民推进乡村振兴的内生精神动力,培育和谐温暖、文明有序、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态,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振农民的精神的风貌,激发农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新担当、新作为,有益于巩固乡村意识形态阵地,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新风尚。

  乡土文化为培养乡村振兴新农人筑牢精神根基。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补齐乡村人才匮乏的短板,培养造就一支有乡土情怀、秉持传统美德、善于将传统智慧、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乡村振兴有热情、有责任感的新农人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希望与活力,是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在实处的关键一环。

  新农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创新主体。新农人强调新的属性,但也不偏离农的根本,实现“以新兴农”。新农人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兴农人。新农人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技术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以新视野打破传统农业边界,开辟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探路者。优秀乡土文化是新农人的精神土壤,能够激发新农人的乡土情怀、增强新农人的身份归属感、塑造新农人的价值观与品德修养,为新农人提供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与创新灵感,筑牢新农人爱乡兴农的精神根基。新农人既是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业的带头人,也是当地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人,是兼具现代化视野与乡土文化底蕴的乡村振兴建设者。新农人推动引领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若是割裂了与当地优秀乡土文化的联系,脱离了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实际,将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即便有了乡村振兴之“形”,也失了乡村振兴之“魂”,无法实现乡村的持续繁荣。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以优秀乡土文化筑牢新农人热爱乡村、扎根乡村、振兴乡村的精神根基,就是要鼓励新农人弘扬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勤劳善良、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等传统美德,将个人的理想与家乡、国家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激发新农人推动乡村振兴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动力。同时,也要鼓励新农人以优秀乡土文化承接乡村发展的历史底蕴,以农业现代化实践对传统农耕文明精髓、传统手工技艺等优秀乡土文化进行创新表达,让优秀乡土文化成为新农人乡村振兴实践的创意来源,发挥新农人的创新主体力量,实现优秀乡土文化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带动村民增产增收、增加乡村农业产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使新农人切实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力量,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把乡村振兴之路走宽广、走扎实。

  乡土文化为讲好乡村振兴新故事擦亮品牌标识。讲好乡村振兴新故事,讲述新时代乡村的巨大变迁,分享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向社会各界、海内外展示乡村振兴的发展成就,展现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发展潜力与发展机遇,对于吸引投资、引进人才、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讲好乡村振兴新故事就是要紧密围绕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多维度多层面地呈现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面象、乡村环境的新气象、乡村农民的新形象,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标注实践注脚,呈现新时代农业农村的新发展以及农民生活的新变化。乡村振兴是一篇主题鲜明的宏大叙事,要想把乡村振兴的新故事讲出感染力、讲出吸引力,就要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总方针、总要求、总目标的共性之下,凸显乡村振兴的独特之处,让乡村振兴的故事更接乡村的乡土地气,更显乡村振兴的发展活力。

  以优秀乡土文化擦亮品牌标识,讲好乡村振兴新故事,就要讲好乡村提升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动实践,以乡村祈求丰年、庆祝丰收等民俗为切口,续写传统农耕文明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粮安天下的故事;讲好乡村在优秀乡土文化赋能下,通过产业升级、业态创新,培育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兴旺的故事;讲好乡村传统建筑得到保护、自然生态得到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得以保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机构更加完备,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的故事;讲好乡村传承农耕文明中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亲仁善邻等优秀品质,积极构建维护新时代乡村和谐人际关系,乡村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的乡风文明的故事;讲好乡村在传统治理体系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乡村治理实际,主动创新治理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努力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秩序的故事;讲好农民收入提高、生活富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美好生活的故事。以优秀乡土文化擦亮独具乡村辨识度的乡村振兴文化品牌标识,以有根有魂的乡土文化内涵凝练乡村振兴新故事的精神内核,唤醒乡愁记忆、激发情感共鸣,增加乡村振兴故事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才能把乡村振兴新故事讲得生动、讲得深远。

  作者:方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