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将挖掘培育乡土人才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以绘制乡村振兴地图和举办乡土人才谋振兴系列活动为抓手,从全区22个街道筛选出60名“土专家”“田秀才”,并对其技术特长、资源优势、产业项目等信息进行公开,搭建交流互动、共享合作、抱团发展平台,让资源、技术、项目流动起来,形成了以人才带项目、项目育人才的乡村振兴思路。
目前,临潼区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已培育高素质农民3600名,认定新型职业农民职称3200余人,高级职业农民280余名。成功孵化催生出番茄育种、兔业养殖、大蒜种植等一批优质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近万余人,蹚出了一条产才融合发展的致富增收模式。
为进一步发挥乡村振兴人才作用,临潼区绘制乡村振兴人才地图,搭建“乡土人才”交流平台,面向社会公布乡村振兴优秀人才、人才库,着力解决农村人才匮乏、产业薄弱等问题。
图中自有“黄金屋”。人才地图将优秀乡土人才信息进行公开,能够实现共享合作、互利共赢,让资源、技术、资金等流动起来;能够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示范带动效应,有效起到“传帮带”作用;能够通过培养、回引、挖掘等方式,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能够在引进、发展和壮大产业的同时,利用特色优势产业,吸引更多高级人才,实现产业人才融合发展、优化升级。
临潼区何寨街道圣力寺村的刘妙妍团队的成长壮大经历,就是以人才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例生动实践。
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刘妙妍,虽然身在大城市,却始终记挂着家乡丰饶的水土。过了两年上班族的生活后,她下定决心,奔赴乡村,化身“田秀才”,带领团队以种植紫皮大蒜为切入点,探索“农业种植+品牌运营+直播销售”模式,以农业技术提升紫皮大蒜质量,以品牌包装提升紫皮大蒜附加值,以多平台直播销售扩大销售覆盖面,多管齐下压缩中间成本,提升农产品利润。
何寨街道党工委深知优秀人才和优质产业的重要性,当知道刘妙妍心怀乡村梦,带着技术团队寻找孵化沃土时,便第一时间接触洽谈。短短一周时间,何寨街办党工委就流转了圣力寺村90余户村民的200多亩土地,为刘妙妍团队孵化紫皮大蒜种植项目提供了沃土,还帮助企业团队争取各种优待政策,为她们顺利成长保驾护航。凭借过硬的品质,2万余斤的大蒜一经推出,只用了1个小时就在各大线上平台销售一空,销售额近7万元。
曾经,逃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很多农村大学生的梦想。如今,不少与刘妙妍有着相同经历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走进田间地头,把青春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让“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有了新答案。他们构成了人才地图上一个又一个鲜活跳跃的“原点”,述说着山川起伏中迷人的风景,吸引更多人将足迹踏遍。
番茄谷里找门道 圆桌会谈话未来
作为拥有悠久制种历史的国家级番茄种子生产基地,临潼区抓牢番茄种子这个致富“芯片”,总投资3.67亿元,启动番茄(智慧谷)西优番茄制种示范园项目,市区共创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番茄谷”。
谷中自有天地在。在这里,番茄新技术、新品种逐步酝酿,种养、科研、加工、旅游融合新业态日益繁荣。芒种时节,谷里开起了会:新一期“乡土人才谋振兴”主题活动在此召开,由临潼区委人才办牵头,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相关街道以及乡土人才代表济济一堂,交流交换“金点子”,共话乡村振兴的“机经”“要术”。
参会的苏原是临潼区种富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2年,他从外地返乡创业,承包了30亩地种植小麦,从此踏上一条科技种粮路。为了提升种植技术,摸索与传统农业不一样的新法子,他参加了各种农技培训班,始终重视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力量。十年间,物联网控制中心、气象观测站、各式节水灌溉设备等发展革新,苏原和土地打交道的“装备”不断升级,从耕种到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让以前长满荒草的地也能长出“致富粮”。
如今,苏原的合作社拥有107户社员,以“集体托管”的模式,为周边村民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自有耕地和托管农户耕地共1000余亩,带动农民就业100余人,成为村民口中的“田秀才”,在他生长的土地上留下了一抹浓郁的新绿。
“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长起来的,需要多方协力挖掘和培育,才能让小白成为能手,能手成为专家,因此定期的论坛和沙龙十分重要。”苏原说,未来他将继续组织更多农户抱团发展,为农户提供日常田间管理、后期加工销售等“全托管”服务,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列列挂满果实的番茄植株,一颗颗饱满晶莹的番茄果实,在智能温室的管理下,成为临潼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样板,揭示着“人才+科技+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生机盎然的番茄谷朝阳澎湃,似乎预示着这块受到新兴科技和技术人才助力的热土,即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火红的明天。
乡村振兴为农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干部人才和各类企业搭建了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临潼作为西安市6个涉农区县之一,推动乡村振兴既有基础条件,也是使命责任,更面临重大机遇。
临潼区依托西安高端人才服务基地,强化人才培养和服务提升工作,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乡村振兴做优人才发展“生态圈”、锻造“生力军”、注入“新动能”。同时,通过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和聘请人才顾问、专家等方式,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引进城乡规划、现代农业等行业领域专业人才;开展“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已建立338人的“临潼区乡村振兴干部库”和428人的“临潼区乡村振兴人才库”,精准下派各类干部及人才400名,助力乡村振兴。
6月27日,西安市临潼区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万千行动”启动仪式,集中下派200名干部人才到19个街道70个村,其中市区两级干部70人、各类人才130人,精选15个重点村、17家意向企业进行重点推介,7对村企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众人拾柴火焰高。临潼区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聚力攻坚,迅速掀起“万千行动”攻势热潮,紧盯目标、真抓实干,尽快破题见效,做出特色、打造样板。同时,临潼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大引才聚才力度,吸引各类人才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一线集聚,打造一批颜值高、产业强、治理美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积极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功经验。
据了解,下一步临潼区将以“万千行动”启动为契机,不断壮大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一线挥洒汗水、淬炼成长,号召更多村企携手共建美丽乡村,筑牢基层战斗堡垒,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临潼乡村振兴事业,助力各层次干部和人才舞出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