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首页 经验

凤县,因凤凰栖息此地而得名。

据《方舆胜览》载:凤鸣于岐,翔于雍,栖于凤,因此,凤凰飞翔的地方叫凤翔,凤凰栖息的地方叫凤州。明洪武年间降州为县,凤县一名延用至今。

凤凰湖景区

凤县地处亚热带与温带分界线上,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适中。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凤县花椒、苹果、木耳等诸多名优产品。但“好酒也怕巷子深”,凤县立足县情实际,以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积极开辟电商“新赛道”,培育电商“新农人”,让藏在大山里的“山珍特产”打出知名度、占领新市场。



乡土能人“赶潮”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纯手工制作的商品在逐渐减少,甚至一日三餐也不一定非要走一套繁琐的制作程序才可获得,琳琅满目的预制菜、速食可供消费者随心搭配。

然而,方便食品吃得多了,终究还是觉得这些流水线产品缺少了几分“饭”味,反而转头去寻求那些饱含着匠人精神的“手工制作”。

凤县手工挂面历史悠久,原料采用本地优质小麦面粉,经过和面、醒面、盘条、绕条等环节制作而成。挂面细如发丝、清如白玉,下口利好消化,深受老人、幼儿以及病后初愈人群欢迎。

刘金粮,平木镇白蟒寺村人,拥有祖传的制作纯手工空心挂面技术,是十里八乡的“能人”。创业初期,他主要以小作坊的形式生产加工手工挂面、麻花等,在周边集市零售、走街穿巷售卖。

但倚靠传统的销售方式,每年售出的量很有限。一年忙到头,进账有时还不如打工挣得多。想要放弃吧,刘金粮一想到手工空心挂面是祖祖辈辈多少代人的传承,山里汉子骨子里那股执拗不服输的劲头,让他心有不甘。

恰在此时,凤县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开辟“农村电商”新赛道,成立了凤县电商办、电商协会,制定出台了《凤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凤县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方案》等政策文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机制,为推动凤县电商发展、人才培育提供有力保障。

刘金粮看准了手工挂面市场空缺的商机,开始在网上销售自家手工挂面。看中手工产品的市场前景,白蟒寺村整合54万元项目资金将刘金粮的小作坊改扩建成为集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展示等为一体的“白蟒寺村农副产品产销镇村工厂”,实现了从“家庭小作坊”到“村集体工厂”的转变。

刘金粮(右一)正在直播

如今,刘金粮不仅在淘宝、抖音上开设了网店,还将产品种类从单一的手工挂面扩大到了羊肚菌、花椒、木耳、平木臊子等近10余种农特产品,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双提升”,成为全县村集体经济电商新名片。



本土“网红”长成记

1996年出生的冯静,是凤县红花铺镇土生土长的山里姑娘。2020年5月,做导游的她随手拍了一段口述家乡美景、特产的抖音短视频,没想到这条短视频火了。

趁着这股子热火劲,冯静自然而然踏上了直播带货之路。但由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一开始冯静的带货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凤县聚焦花椒、苹果、中蜂等特色农林产业,瞄准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电商知识与经营技巧、直播现状和趋势分析、短视频制作教学、直播账号打造运营等专题培训,以才促产、产才融合。这正中冯静下怀。

“不学不知道,参加了培训,我才知道原来短视频直播带货还有那么多门道。”冯静学得如饥似渴,并很快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直播带货的实践中。

2022年2月,冯静参加了“网上办年货,欢乐过大年”直播带货活动。她在活动上推介了凤县土蜂蜜、花椒、木耳、香菇、花季芽菜酱等产品,直播开始不到1小时,土蜂蜜直播间下单量就达到了1000余单,交易额达10余万元。

主播团队正在直播(左/冯静,中/李娜,右/龙淑慧)

除了推介家乡凤县的农特产品,冯静还大力宣传推介家乡的自制的农家腊肉、豆食等产品,带动了传统手工美食的销售。2022年,冯静带货交易额突破50万元,成为一众同行中的佼佼者。

为加快电商人才培育,凤县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打造电商人才“孵化器”,与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联姻”,采取校地校企共建、人才联育、定向委培等模式,联手培育电商人才。先后建立凤县嘉陵绿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陕西盛林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电商人才实训基地两个,建成电商人才培训孵化基地1个,设立标准化实训直播间6间,累计接纳县内外电商人才实训600余人次。



本土“头部”主播的带动力

在加快培养电商人才的基础上,凤县注重发掘、选树优秀电商人才,将带强产业发展、带火土特产品、带动群众增收、带活集体经济的电商能人选拔出来,采取以赛代评方式,先后举办了首届凤县电商直播创新创业大赛、电商带货直播比赛、“网红”海选等赛事活动,评选本土“头部”主播16名,培树电商创业、网红直播示范带头人70余人,培育淘宝、抖音等网店200个,从业500余人。

同时,凤县积极鼓励引导优秀电商人才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拓宽网销渠道,推动凤县农特产品走出深山,销往全国,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致富带头人杨帆(左一)正在采蜜

“80后”农村小伙杨帆,是唐藏镇的“红人”。

杨帆中专毕业后外出创业, 2015年回到家乡后,发现大量优质的农产品被“困”在大山里。特别是不少贫困户、残疾人,手里有大把的优质农产品却苦于卖不出去。

杨帆成立了凤县远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投资35万元建起了唐藏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投资180万元建了4个中华蜜蜂标准化养殖基地,并聘请当地一名在抖音平台拥有大量粉丝的残疾人做直播带货。他动员村里其他养殖户加入他的合作社,很快,就有275名贫困人口进入合作社的基地养蜂,其中有45名残疾人。

目前,唐藏镇中蜂存栏量由2015年的2000余箱增加到1万余箱,蜂蜜收购价也由当初的每公斤30元涨到现在的每公斤100元。当初入社的275名贫困人口已于2020年全部脱贫,其中残疾人股东每人每年还有600至800元的固定分红和慰问品。